余干位于江西省东北部、信江下游、鄱阳湖东南岸。自秦置县最大的线上实盘配资平台,迄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,素有“江南名郡”之美誉。国土面积2331平方千米,辖9个镇、11个乡,人口109万,先后获得“中国芡实之乡”“中国生态美食之乡”等荣誉。
赣鄱古县 源远流长
秦始皇二十六年(前221)置县,以城邑之名命名为馀干县,属九江郡。高祖六年(前201年),改馀干为馀汗,属豫章郡。新朝始建国元年(9年),改馀汗名治干,属九江郡。东汉,复名馀汗,属豫章郡。南朝宋,复名馀干,属江州鄱阳郡。元贞二年(1296年),升馀干县为馀干州,属饶州路。洪武四年(1371年),降馀干州为馀干县,属饶州府。1949年5月7日,馀干解放,属赣东北行政区鄱阳专区;后改属乐平专区、浮梁专区。1952年9月,改属上饶专区。1966年2月,国务院公布第一批简化汉字,改为余干县。1968年,属上饶地区。2000年10月,属上饶市。
展开剩余81%清同治十一年县境全图
理学名区最大的线上实盘配资平台 人杰地灵
余干崇文尚义,自古有耕读传家的风尚,历史上有2名状元,245名进士,1人崇祀孔庙(明代胡居仁)。秦汉之际的百越领袖、政治家、军事家吴芮,被誉为“江西第一人杰”,曾率女婿英布、部将梅鋗等“佐诸侯,诛暴秦”,西汉建立时被封为长沙王。南宋赵汝愚与从弟赵汝靓创办东山书院,对南宋学术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贡献。明代胡居仁在讲学之余,常与其他理学家交游,并形成了一个以胡居仁为首、以程朱理学为旗帜的学术圈,史称“余干之学”。余干被誉为“理学名区”“人文甲江南”。
理学著作《居业录》
东山书院 余干之学
余干东山书院建成于南宋淳熙四年(1177年),曾是江西古代著名书院,宋明时期在江西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南宋时期,全国著名的理学家57位,其中余干就有赵汝愚、赵汝靓、曹建、饶鲁、柴元裕、刘伯正、柴中行等7人,都曾在东山书院学习。
东山书院由赵汝愚及其从弟赵汝靓创建于冠山(东山岭),初期只有云风堂、丽泽堂。大儒朱熹为云风堂题额,并作《丽泽堂》诗,赵汝愚力邀其在此讲学,朱子订立东山书院院规五条。赵汝愚去世,朱熹来余干凭吊,在云风堂潜心注释《离骚》,于冠山西峰“龙池”洗墨,后人为纪念朱子,将“龙池”改称“墨池”。
山清水秀 江东图画
北宋进士都颉的名作《七谈》,赞美余干“天连百越,地出三吴,山浮婺女之光,水润彭蠡之迹”。南宋诗人王十朋来余干游玩,曾留下“晚来一雨洗清秋,身在江东图画里”的千古名句。
1363年,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于鄱阳湖康郎山。次年,为祭奠阵亡的36位将领,刘伯温择基康郎山,建忠臣庙。忠义文化园以忠臣庙为核心,依托鄱阳湖大战古战场文化资源,新建定江王殿、忠臣殿等十大景点,2018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。
忠臣庙
琵琶湖景区坐落在余干县城中央区域,素有“小西湖”美誉,这里有新“干越八景”:古韵流芳、琵琶微雨、拂柳清风、琵琶帆影、双桥飞虹、樱花陌上、越溪唱晚、烟波涌月。202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。
琵琶湖
白鹤洲,位于“中国白鹤之乡”余干县西北部康山垦殖场插旗洲分场,是目前全世界最大的白鹤越冬地。这里是国际鹤类基金会命名的“鄱阳湖自然教育基地”,也是江西省“第三届鄱阳湖国际观鸟季”隆重推荐的精品旅游线路之一。
白鹤洲
干越化石 文化遗珍
余干共有省级非遗4项,市级非遗18项,县级非遗84项,以鸬鹚捕鱼、盆装烟花和鄱阳湖开港闻名,体现了当地独特的渔猎文化和传统工艺。
鸬鹚捕鱼,是解放前余干内河渔民主要捕鱼方式之一,极具当地特色,至今还有不少和鸬鹚捕鱼习俗有关的谚语、故事、渔歌,在余干渔村传颂不衰,于2010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鸬鹚捕鱼
盆装烟花是余干古埠镇民间手工艺的独特创意。这是一种传统大型烟花组合,综合了炮竹与烟花的建筑造型、扎架工艺、雕刻美术、化工火烟等多门工艺技巧,于2013年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鄱阳湖开港是鄱阳湖周边渔家盛事,已传承500多年。每年春夏禁渔3个月,冬季开禁。开港这天,鄱阳湖水域有捕捞权的渔户把鱼船集中港内,一声“开港”,爆竹齐鸣,几百、上千艘渔船齐发鄱阳湖,撒网捕鱼,其盛况以余干县下泗潭为最,于2016年入选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
开港仪式
余干美食 声名远扬
余干是中国芡实之乡、中国生态美食之乡、中国鳜鱼煮粉地标城市,是味蕾重新绽放的地方。
余干美食烹饪以烧、焖、炖、蒸、炒为主。品尝过余干美食的人说:余干美食,看的是色,闻的是香,吃的是味,听的是故事。2020年6月,江西省商务厅启动赣菜“十大名菜”评选,余干辣椒炒肉、藜蒿炒腊肉、鳜鱼煮粉成功入选,其中余干辣椒炒肉更高居榜首。
余干辣椒炒肉
干越故地,理学名区,且将山水酿成酒,且把文章绣作裳,千年文脉,生生不息。
发布于:北京市九龙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